服務熱線
0310-8275478
歡迎訪問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網站
13315094092更新時間:2022-08-13 瀏覽次數:958
智慧水務",即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務技術的深度融合,基于互聯網、物聯網、智能傳感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對供水、排水、節水、污水處理、防洪等水務環節進行的城市污水處理綜合運營管理。
通過對水務行業數據價值與邏輯關系的挖掘與整合,實現水務行業的生產控制智能化、工藝設備集成化、數據監測資源化精確化、決策管理智慧化,保障水務設施安全運行,實現水務管理協同化、水資源利用高效化、水務服務便捷化。
智慧水務發展階段與驅動力
三個發展階段、三大驅動因素
據“瞻研究"《2021年中國智慧水務行業全景圖譜》顯示,我國智慧水務正呈現出井噴式爆發增長,行業形勢一片叫好。
從國家政策導向來,智慧水務行業發展經歷,大體分為自動化—智能化—智慧化三階段。
智慧水務1.0:自動化階段(初步發展)
以自動化控制為重點,著眼于儀表、設備等硬件設施的工藝優化與升級,實現數據采集與機器操控的自動化進程,釋放了勞動力,提升了生產效率。
智慧水務2.0:智能化階段(穩定發展)
以信息化建設為重點,相繼搭建企業水務系統和數據庫,實現水務行業的數據采集、信息互通、數字化應用等,打破工業化與信息化壁壘,初步形成城市水務系統與管理體系的信息化建設。
智慧水務3.0:智慧化階段(快速發展)
以互聯網、人工智能、物聯網的綜合應用為重點,將智慧化與水務深入融合,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、分析與處理,加強資源整合與共享,加速水務綜合管理的精細化、動態化、協同化、高效化進程,全面提升水務綜合治理能力。
2022年我國水利建設迎來全面提速,僅上半年水利項目投資規模就達到4000多億元,其中,智慧水務市場投資預估在百億元。基于多方驅動力推動,智慧水務正處于一個迅猛增長態勢。
驅動因素一:政策方針引導,地區響應落實
2014年以來,國家相繼出臺《智慧水利總體方案》、《水利改革發展“十三五"規劃》》、《“十四五"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》等政策支持智慧水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,政策導向經歷了從“發展智能水務"到“發展智慧水務"再到“構建智慧水利體系"的變化。
同時,地方政府積極響應,循序漸進地推進智慧水務建設進程。其中,浙江重點在構建高效智慧水利網,北京加強排水設施的監測調控力度,河北推進縣城智慧化水務進程。
驅動因素二:科技革新迅猛,強化市場競爭力
5G技術、AI、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創新發展,實現了數據信息的重塑和利用,激發傳統水務行業新的發展活力,進一步推動了大中小水務企業的轉型與升級。
驅動因素三:供排水需求增長,涉水設備市場廣闊
隨著人口比例的不斷攀升,我國供排水需求持續增長。新管網擴張、老舊漏損管網修復、相關涉水設備維護等成為行業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面對數量多、分布散、覆蓋廣的管網、泵站等設施與工程,要求水廠、水務部門和企業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能跟上快速的發展。增加水務信息化智能終端設備數量、擴大數據檢測范圍以及增強軟件系統的數據承載量和分析能力,對智慧水務市場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。
智慧水務解決了什么
前端采集預警、中端分析調控、后端強化協作
前端:動態監控、數據采集、風險預警
基于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新技術,做到24小時動態監控、實時數據采集、無損信息傳輸等,使水務部門在線監測水務系統運行狀態,對異常情況做到實時預警、快速響應,終端調控。當異常情況發生時,能夠第一時間進行遠程干預和處置,提高水務企業的應急響應能力,降低事故風險與隱患。
中端:故障診斷、全維分析、智能調控、智慧決策
通過智慧水務平臺,實現水務全流程的智能調控,包括集中監控、移動巡檢、故障診斷、設備運維、供水調度等,實現以自控系統代替人工,以更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整個生產、管理、服務流程,使之更加數字化、智能化、規范化。
以此同時,構建水務數據深度挖掘與分析模型,重塑水務智慧管理體系,做到緊跟市場、隨需速動,發揮數據的智慧決策能力,為企業經營提供快速、強大、有效的決策支撐,實現信息化和管理提升的充分結合。
后端:強化協同管理、降低運營成本
對水務部門來說,企業數據可以進行全面集成、整合,打破各部門間的數據壁壘,實現信息交換、共享與高效利用。打通各環節業務流程,實現不同系統間的數據共享和業務聯動,構建一體化協同運營管理模式,降低整體工作協調成本,提升水務企業的綜合管理效率。
同時,通過智慧化在線監控與維護管理系統,進行終端管控,及時做到工藝優化和運維調整,有效降低企業整體運營成本支出。
未來,智慧水務建設必將在深度和廣度上持續深化,全面提升供水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。
地址: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
版權所有 © 2025 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備案號:冀ICP備16027114號-4 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GoogleSitemap